乌蒙铺
作者:[明]杨慎
--升庵遗集
绝壁千重树万里,
琼林锦石带丹枫。
何僧肯住悬崖寺,
虎啸猿啼夜半钟。
据《[嘉靖]贵州通志》载:毕节卫自“丰乐铺”始向南经“长冲铺,鸦关铺,云山铺,撒剌居铺,周泥铺,虎嶺铺,平山铺,野马铺,乌牛铺”后进入乌撒卫地界 。其中“乌牛铺”疑为刻印错误,应为“乌木铺”,当在今天的赫章县乌木镇。杨慎诗中的乌蒙铺系指今赫章乌木铺,微信公众号“万境空花”[1]作者小绿先生已有考证,此处不再赘述。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编撰的《大明一统志》中亦有相关记载:“本朝初为贵州宣慰司地,洪武十五年,于乌撒军民府地置乌蒙卫。十六年徙此改置毕节卫隶贵州都司。”
瓦店泞涂峻岭
--升庵集卷十八
古木千章合,
飞霙六出齐。
马行冰上滑,
人向雾中迷。
屐齿穿空石,
昆蹄陷弱泥。
几时辞梗泛,
垂钓隐桃溪。
乌撒寒
--三四五六七言
--太史升庵文集三十七卷
乌撒天,
玄云簇。
雪为林,
冰为谷。
脱火龙髯,
缩金乌足。
鸢跕溪毒淫,
羊肠坂诘屈。
四载难以乘橇,
五枝讵能缘木。
独行睘睘况瘁人,
自晓欲投何处宿。
诘(jié)屈,山路曲折艰难。
讵(jù),副词,难道,表反问。
睘睘(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
瘁(cuì),过度劳累。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岁末,杨慎返乡料理父、兄丧事后从“入滇西路乌撒道”经墨特川、瓦店、乌撒古城返滇。
留诗《瓦店泞涂峻岭》、《乌撒寒》。
乌撒九日
--嘉靖贵州通志版
百年身世若辛行,
九日登临感慨生。
鸿雁来传滇海信,
茱莄偏动蜀山情。
空庭露白群鸦散,
古木霜寒独鹤惊。
尊酒相思摇落地,
江湖不隔梦归程。
能仁寺故址在威宁广电小区的东侧与食品公司后门西北侧的山坡高处。
乌撒苦雨
--嘉靖贵州通志版
摇扇才经赤水日,
批毡忽逢乌撒天。
眼看渫云且未霁,
足蹑弱泥殊不前。
天时人事莽牢落,
乡梦客愁纷纠缠。
古来路难宁有此,
形影相吊徒皤然。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七月,杨慎从新都出发,取道泸州,经停乌撒城,八月还安宁戍所。有诗《乌撒苦雨》。
西路杂述
--杨升庵文集版
其一
沙远名亁海,
坡高号望城,
海曾无滳水,
城亦是虚名。
滳(shāng)水,流动的水。
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三月,杨慎返回泸州经停乌撒古城。
诗中所述的亁海即“亁海子铺”,在今天的白马中学附近。
《[嘉靖]贵州通志》有载:“铺凡一十有八,曰在城、曰亁海子、曰腰站......”
诗中的望城坡系指今威宁县“南望城坡”,在今白马中学北侧。“北望城坡”在去老水泥厂的路上。
诗中的城系指“大马城”,而非威宁县城。大马城元朝时称“大马场”,时为牧马之地。明朝时置有军屯,时称𨚲䣕屯。
𨚲䣕为汉朝时威宁部分故地之名。

西路杂述
其二
路学盘蛇上,
人缘磨蚁旋。
深于小有洞,
阴过大漫天。
其三
濯足倒流水,
回头相见坡。
马嘶人又倦,
落景在烟萝。
威宁方言中的用字,多数来自明朝时的书面用语,濯在威宁方言中是指沾水打湿的意思,例:把之块抹(mā)布拿去濯点水。
倒流水,是指发源于凤嶺山下的清源河、葡泉河、沙龙滩河及发水沟河,意为流向为向西之河流。
常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说,但威宁城郊的四条河确实是“四水西流永不还”。
相见坡在龙王庙背后,原有小路至凤嶺山,小路两侧均为斜坡,曾有成对的石雕分置两侧山坡,故名相见坡。
明朝正统年间,多位乌撒卫籍的将士前往麓川征战,后归葬于此。
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
西路杂述
其五
哨名一碗水,
坡号半边山。
疲入倚石磴,
渴马饮水湍。
《西路杂述》诗共五首,风格略有别于杨慎的其余作品,诗中提及的地名多为哨、坡等小地名,尤为难考。其在乌撒地界以地理风物、旅途见闻为主的系列诗文多以卫、所、驿、铺之名为题,少见以哨为名的作品。
临江仙·可渡桥喜晴·其一
--《升庵长短句》卷八
可渡新晴韶景媚,
不愁寒透征衣。
滇阳渐近雪霜微。
旧游如梦寐,
旅思欲纷蜚。
时序惊心催候雁,
嗈嗈鸣向朝晖。
多情何事帛书稀。
明年春色里,
领取一行归。
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杨慎之子杨宁仁在云南安宁出生。在泸州获讯后,嘉靖二十二年十月从泸州出发,十一月过乌撒卫城经平政楼出城奔南而行,过可渡桥(乌撒卫城南九十里),冬返安宁受贺。
野马川
--升庵遗集
野马川头见晓霞,
日光穿漏水明沙。
登坡下见村农舍,
菜麦青黄界尽斜。
乌撒喜晴
--嘉靖贵州通志版
易见黄河清,
难逢乌撒晴。
阴霾既已豁,
险道况复平。
蜀日杳千里,
滇云惟十程。
江草与江花,
异国看春生。
临江仙·可渡桥喜晴·其二
--《升庵长短句》卷八
万里云南可渡,
七旬老叟华颠。
金羁翠眊杏花鞯。
还家剑峰画,
出塞马蹄穿。
旧店主人争羡,
升翁真是神仙。
东征西走几多年。
风霜知自保,
穷达任皇天。
翠眊,此处是指马络头上悬吊的流苏。
鞯(jiān),马鞍下面的垫子。
金羁翠眊杳花鞯的意思大致是:
一匹头戴金属装饰络头的马,马络头之上悬挂点缀着翠绿色的旄节,马鞍下的垫子饰有杏花。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杨慎年已七十,被押回云南戍所时最后一次途经乌撒,过可渡。
微信公众号“可渡河”作者陈进功先生认为:《可渡桥喜晴·其二》依风格应为乌撒卫进士缪文龙所著。[2]
参考文献
- [1]小绿.《从乌木到乌蒙:毕节人的乌蒙儿女情怀》[Z].[N1]万境空花,2021.9.
- [2]陈进功.贵州威宁幺站金斗状元之路[Z].[N1]可渡河,2023.3.
- [3]高庭花匠.大明第一才子杨慎的赫章尘缘[Z].[N1]万境空花,2023.9.
- [4]倪宗新.杨升庵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
- [5]丰家骅.杨慎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
- [6]佚名.杨慎谪滇时期旅迹交游研究(1524-1559)[Z].
- [7](明)谢东山修,(明)张道纂.嘉靖《贵州通志》[Z].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影印,1555.6.
- [8](明)刘大谟修,(明)杨慎纂.嘉靖《四川总志·卷之十四郡县志乌撒军民府》[Z].明嘉靖二十年刻本影印,1541.10.
- [9](清)黄宅中修,(清)邹汉勳纂.大定府志[Z].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影印,1849.6.
- [10]县志编撰委员会.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7.
网络文献索引
- [N1]微信公众号
- [N2]百度百家号
出版及更新:
- 首发,2025年3月30日。
推荐阅读:
- 乌撒/威宁-佛教简史(2024年12月22日)
- 乌撒卫寻根旅游路线推荐